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使物流業迎來一個自改革開放最大的發展機遇,我們物流人是否認識到和做好準備?但這種更大的機遇卻是以高質量為基礎的,不再是過去傳統的量的粗放增長。以青島港為例,未來吞吐量可能不會比原來增長更快,但港口物流的服務價值可能將是原來倍數,青島港要抓住新發展格局下的發展新機遇,必須加快基于價值的發展轉型。
新發展格局下的物流發展方位
為什么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物流面臨更大的機遇?首先必須認清物流的發展方位。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物流業的發展方位,建議物流人要好好讀一讀。
(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模擴張方位
五中全會提出通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四大任務: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和拓展投資空間。
馬克思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構成循環理論,是經濟循環運作的大系統。改革開放以來的幾乎所有時間,我國經濟更多是由對外循環來牽引的,國內循環處于跟進和相對小規模運行,隨著釋放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勞動者賺錢效應逐漸顯現,人們的購買力不斷提升,消費規模開始擴張。過去,中國從生產到消費的循環雖然一直在運行,但規模一直不足以影響經濟發展的走向,更缺乏規模經濟效應。五中全會上總書記講話提到,我們是14億人口參與的現代化建設,其中,有4億多具備較強消費能力的人口,這個人數超過了美國現在的人口。所以按照馬克思的經濟循環理論,國內大循環將不斷擴大這一規模的支撐下,形成互為供需關系的、具有規模經濟價值、對世界經濟循環都具有重大影響的經濟發展循環。
正因為是14億人且已經具備強大國內市場的現代化,在這個循環中,我們強大的消費需求不可能通過自身的供給實現,必需要得到國際資源的有效支持。所以,我們要把大循環跟國際循環有機對接,獲取國際資源和產品,并在保持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同時,繼續保持向外輻射和循環能力。構建以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循環是重要的基礎、是機遇,雙循環是常態、是保障,“大循環”“雙循環”這兩個詞必須并用才能體現新發展格局的內在含義。
現在有的城市說,“我們最適合搞雙循環,我們是雙循環的中心”,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占據大循環的供和需的重要匹配區位,那可能就會失去大循環的依托,最終雙循環也搞不成。因此,要在這一前提下全面促進消費,這個全面促進消費應當有非常具體的啟動內需、鼓勵內需和擴大內需規模的有效措施,才能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
由中國消費能力引領的構建的從研發到終端消費的產業體系,必須具備引領國際貿易發展的、完善系統運行的能力。長期以來,我們在釋放人口紅利的過程中,一直認為能夠融入國際循環已經很不錯了,并為此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體系,鼓勵出口成為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40多年的發展積累,我們終于走到了自身消費具有規模價值的門口,我們向著大循環、雙循環和全面促進消費去拓展我們的投資空間,形成全新的發展機遇,正當其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我們重新認識物流的發展問題。過去,我國物流的定位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引領性的行業,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運行模式的創新、轉型,必須在消費規?;A上,找準物流高質量規模擴張的方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的現代物流體系優化升級。
(二)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運行發展方位
在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建議中,對經濟產業運行方式進行了新的表述,就是以產業體系的建設為牽引,把交通運輸、物流網絡放到了產業的支撐和保障項下。
一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物流是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的黏合劑,是提升運行效率的催化劑,是形成戰略價值的保障環節和創新環節,我們需要在這里找到物流與現代產業體系協同運行發展的方位。
二是高起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數字、金融等為戰略產業賦能。物流已經成為率先賦能的創新領域,并有效支撐了電商快遞的融合發展,未來需要物流沿著產業鏈供應鏈融合,進行深度、高端的賦能,推動產業運行高級化和現代化。
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現代服務業來營造制造業、農業創造新價值的環境。就是要完整地構建產業體系,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各個產業門類各自發展。我們需要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各個地區的產業通力合作,完成在國際價值鏈中高端的產業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我們將各自獨立的發展方式的做到了極致,但兩個以上的企業、兩個以上的城市如何合作構建產業體系,我們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目前,有很多區域協作機制、產業協同機制等,都很難很好地解決產業協同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現代服務業的構建來完成產業的跨界融合和產業發展范式的改造,形成新的產業體系。
四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這里主要涉及物流的基礎設施是交通基礎設施+物流服務網絡。國家物流樞紐是樞紐+網絡+通道的發展模式,符合這一體系的建設方向。以國家物流樞紐為依托的干支配有機銜接,既是現代物流發展理論上的方向,更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物流系統建設實踐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能夠在國家物流樞紐聯盟的引領下,入選的各國家物流樞紐通力合作,構建一個滿足大循環、雙循環的頂端物流網絡,并且成為中國產業在世界上競爭的國家級物流能量。
五是加快數字化的發展,用數字化為產業體系、產業各個環節、基礎設施賦能,形成數字改造傳統、數字自身也成為產業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